10月27日下午,我系大夏世界史讲坛高端讲座第36场在人文楼1306会议室举行,主讲嘉宾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James L. and Shirley A. Draper历史学讲席教授玛尼莎·辛哈(Manisha Sinha),主题为“美利坚第二共和国的兴衰”。讲座由我系青年教师杨崧愉老师主持,谢国荣教授、朱明教授出席讲座。
本次讲座围绕辛哈教授的最新著作《美利坚第二共和国的兴衰:1860—1920》(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econd American Republic: 1860-1920)展开。辛哈教授通过扩展时空边界,重新界定了“重建”的内涵,展现这一进程的不连续性,最终揭露重建失败的现实启示。她特别关注美国以宪法修正案进行周期性自我重塑的特征,并开创性地提出“美利坚第二共和国”的概念:内战象征着“第一共和国”的毁灭与“第二共和国”的诞生,罗斯福新政以降,“第三共和国”又以新一轮民权运动与法案延续着“第二共和国”的精神内核。辛哈教授首先回溯了重建时期的民主成就。她指出,第二共和国的兴起修正了“天定命运”的侵略观念,宣告种族奴隶制的废除。在美国本土的民主实验之外,辛哈教授引入同时期古巴等地二次废奴运动的跨国史视角,揭示出奴隶制转型的全球性。
其次,辛哈教授深入探讨了黑人群体在更大规模的“基层重建”中实现自我解放的实践。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为代表的废奴主义者开始为黑人基本权利奋斗,一系列黑人学校、教堂、医院与工会联盟相继建立,成为20世纪民权运动的发源地。弗朗西斯·哈珀则高呼“白人女性谈论权利,而我谈论不公”,使黑人女性权利成为“基层重建”的重点。
在系统梳理了政府与民间两个维度回顾重建的短暂胜利之后,辛哈教授着重强调第二共和国的漫长衰落历程。在“镀金时代”的高速工业化进程下,资本主义的巨大成功难以挽救民主重建遭遇的困境,充斥种族主义色彩的“美国式热月政变”一触即发。直到“普莱西诉弗格森案”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再次确立,第二共和国的溃败为美国的帝国梦想指明前路。随着美西战争、吞并夏威夷以及美菲战争的推进,美国最终建立起横跨太平洋的庞大帝国,“美利坚第二共和国”最终瓦解。
在辛哈教授具有启发性的学术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围绕重建失败的内因、种族主义在欧美殖民帝国之间的差异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辛哈教授予以细致解答,并鼓励在场师生把握时代语境,持续深入研究美国历史。





版权所有:ag真人-ag博彩-ag娱乐官网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