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

ag真人
第4期“创课实验室”项目进中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5-11-10


自今年5月立项以来,我系第4期“创课实验室”取得丰硕成果,多个项目走进中学进行教学观摩或实践。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系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联合3-5月启动“博物馆资源与中学策展课建设”馆校合作项目,并走进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张航、史展畅、胡馨悦、王鑫愉、郭馨、阙笑薇六位同学在陆文静、荣芳芳、黄滔三位老师的指导下,创新推出三堂深度历史课程——《方舟上的共生密码:上海犹太难民的生命突围》《烽火书桌:上海犹太难民的求学之路与历史回响》《跨越种族的红色情谊:上海犹太难民与中国革命抗战》。以“策展思维”重构历史课堂的实践,不仅让二战中上海庇护数万犹太难民的故事焕发新生,更探索出连接博物馆资源与中学教育的创新路径。

同学们亲身走进高中课堂授课,对历史的理解与传播有了更深体悟,更意识到将学术知识转化为课堂内容的不易,也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引导思考、激活史料的意义。通过项目段丽娜,不仅深化同学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也让大家初探教学实践的广阔天地,为今后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9月10日至11日,在赵茜老师指导下,“基于史料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项目组进入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面向八年级同学讲授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两课内容。同学认为“这次宝贵的校园实践机会让前期的备课准备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呈现。站上讲台的亲身体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工作的责任与温度,更深刻体会到史料服务于历史教学的目的与意义。这次经历促使我们对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反思,收获丰硕,也坚定了我们继续探索教育实践的信心。”

10月22日午间,“一平米博物馆”项目组线上参与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国语中学初二年级“小小讲解人——我眼中的近代城市”学科活动。8组学生在小剧场搭建起“一平米博物馆”,围绕南京、上海等近代城市进行3分钟微讲解,展现从史料筛选、内容组织到创意呈现的实践过程。2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姚佳怡同学观摩后表示:“学生自主收集史料、打磨讲稿,自信讲述城市记忆,让我看到了‘学习在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样貌。”我系23级师范专业蔡韫宁同学也深有感触,“学生们生动流畅的讲解展现了扎实的史料基础和逻辑表达能力。不仅验证了‘一平米博物馆’理念的可行性,更为我们探索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宝贵案例” 。这场跨越空间的观摩,让项目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所带来的教育活力。

10月29日下午,我系23级历史学师范专业璩佳睿同学来到闵行三中初三1班,开展“历史棱镜下的封面人物”创课活动的教学实践。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下的朝鲜战争”为主线,聚焦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与图像证史的方法。课堂以抗美援朝的历史脉络串联起新中国初期巩固新政权的史事,清晰梳理出图像证史中“符号性解读-脉络性解读-批判性综合解读”的递进关系。璩佳睿结合指导老师陈婷的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反馈,认为首先应将史料读深读细,以小切口设问学生小问题,方便学生理解吸收;其次是鉴于教学设计大体上以时间线串联史事,可适当考虑添加时间轴。

我系“创课实验室”项目是“诚之课堂”教师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面向中学征求拓展课程和教研课题合作意向,组建中学历史教师指导下的大学生教研团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课及教研活动。“创课实验室”以“学生中心”和“实践导向”为核心理念,通过整合高校专业资源与中学教学需求,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培养体系。从“强化课标学习”“深化教材把握”到“教学资源拓展”“课程课例开发”,系统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依托“教研课题探索”和“社会服务”平台,推动大中学教师协同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转化。通过“启动—中期沙龙—结题展示”的全流程管理,形成“专业院系与中学联动”的成长闭环,真正构建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共同体。这一模式既夯实了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也为基础教育注入前沿学术资源,实现“育人”与“服务”的双赢。从2022年至今已完成3期近30个课题建设,吸引来自全校各专业学生数百人和50余位大、中学教师参与,连续2年有项目获得全国跨学科教学设计三等奖。